实木非常广泛,用以制作家具的木材种类,甚至可以达到上百种之多。“好”怎么判定呢?
一般用户也不用深究,意识里面觉得,只要是实木就差不多的,但实际上各种木材之间的价格质感纹路之间的差异十分巨大。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可以比较在意好看耐用,性价比。从木匠角度,更关注木性(干冷湿热时抽胀的幅度)稳定,颜色和纹路观感初色,没有特别异味,客户接受度高。
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大几类:杂木;红木;标准烘烤木细木家具用材。
所谓的杂木,就是指松木桦木泡桐一类的材质。
质感相对较为粗糙,松软。一般用于做钉木结合的较为粗糙一点的实木家具,或者用于家具的内板背板当作辅料。以此为材做的家具往往质感上也比较一般。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芬兰油松或者新西兰松或者橡胶木一类的木材用作家具。这两种,也是属于这种归类,木材本身的质感一般,处理不好,还会有异味。
这种材质制作的家具,属于低端实木,价格并不贵,甚至比板材家具还要便宜。
而红木,涉及的范围更多,入门的有鸡翅木缅甸花梨等,比较差的,还有所谓的非洲草花梨(某种酸臭味道)。这种木材一般硬度较高,个别属于官方酌定的“红木”范畴,颜色较深,黄褐色到深红都有。绝大多数都用来做“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古典家具。
我老爸当初在北京维修古典家具,后来老的古典家具市面上被倒腾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用这些红木做古典家具。这种家具风靡一时,即使到现在,依然有大量的拥趸,从从福建仙游到江浙一带的东阳,再到华北一带的大城,行程了很多古典家具聚集地。
甚至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提到实木家具时,默认就是红木家具。
这些木材,大多数产自东南亚南美和非洲。有一大堆广东福建江浙一带的人,在这些区域采购红木出口国内,譬如张家港之类的,都是大的集中地。比如市面上有种木材叫“乌金木”,这个乌金木学名斑马木,就是来自非洲。
但是这类的木材,绝大多数都是原材进口,少有进行过标准烘烤。相当一部分的木头要进行烘干或者蜡煮,比如某些厂家,要把木头浸泡在融化的蜡中,煮上2个月。让蜡渗透到木头里面,锁住水分,避免做成家具后的变形。
所以经过这样工艺的家具,打磨抛光后,纹路显得非常光亮,但也有一些缺憾,就是摸起来像摸石头或者塑料差不多,基本失去了实木本身应该具有的温暖质感。下图是非洲紫光檀制作的古典家具。
基本上,这种煮蜡或者喷灯上蜡的工艺,是中国古典家具肚有的,可能这与过去古人追求家具万年长存的想法有关。
而近10几年以来,从北美和欧洲进口的,标准烘烤的木材,开始逐渐为人所知。
什么这一类要以烘烤技术来区分呢,这基本上算是现代科学对实木用途的一个技术上的提升。所谓标准木材,就是木材要进行锯板·蒸煮(用蒸汽蒸)·阴干·烘干(用蒸汽控制湿度),经历这些过程,可以让木材在不变形开裂的情况下,将水分控制在百分之8到百分之12。那么这样处理的木材,使用起来相对要好一些。
下图为良禽佳木宁河工厂拍摄,从上到下分别为:白橡木、樱桃木、白蜡木、黑胡桃木
美国资源丰富,技术成熟,所以大量的都是以成品进口的标准烘烤木板为主,品牌也非常多,比如圈内被人熟知的Glc baillie 美国木业 三撇 鹰眼等,下图是我在青岛进口木材集散地考察采购木板
作为一个木匠,选择比较成熟的木材,主要考察这几点:良好的木性,漂亮的纹理,不刺激的味道,合理的价格。但同时,即便我时常与木头打交道,同样接触有限,并不是每一种木头都熟悉了解特性,尤其是他们做成家具之后很难分辨。
比如我尝试用过南美的玫瑰木和非洲的小斑马木,做一些小件家具,要么太花了像这个
要么红的刺眼,像这个玫瑰木(玫瑰木经常被用来做琴),做成家具后感觉纹路不甚清晰,切纤维孔略大,缺乏细致感
因为我们是做的比较简洁现代的家具,使用原色木蜡油3032,不做表面上色,所以对木材的纹路质感要求相对要高点。因此挑来挑去,选择了这四种:白蜡木·白橡木·樱桃木·黑胡桃木
除了颜色,还尤其要注意木材本身的味道,有些木头,比如非洲草花梨(学名是啥不知道,因为我过去打工的时候,都这么叫),本身是酸臭的味道,比须进行封胶才能把味道控制住,但这个封胶不能说是环保的